摘要

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我国《慈善法》自2016年颁布实施以来,相关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法律意义上的慈善组织与慈善活动开始走向规范,公民慈善意识明显增强,慈善领域的创新不断涌现,慈善资源动员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但总体而言,慈善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依法认定和新增慈善组织发展缓慢,慈善资源动员能力有限,慈善应急能力不足,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表明慈善事业对收入分配调节作用较为有限,慈善组织尚未成熟,究其原因主要是配套政策支持不到位,行政部门缺乏协调且监管不足与监管过度并存等。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对慈善事业的定位,完善慈善法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慈善组织健康发展并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