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内蒙古地区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效果,为建立适宜内蒙古地区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模型提供参考。[方法]共4 899名参与者纳入2016—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癌症筛查队列并参与基线调查和随访。整理癌症筛查队列人群的问卷评估、临床筛查和结局随访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分析研究人群的基线信息,对肝癌发生相关的指标绘制ROC曲线,运用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等参数评价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体质指数,接触石棉、橡胶、农药,长期居住或工作的室内环境中经常有人吸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近十年生活环境存在严重空气污染,婚姻状况对肝癌的发生风险均无预测性能(AUC<0.5),其中近十年生活环境存在严重空气污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对肝癌的预测性能均较低(0.50.05)。其中饮茶的AUC最大,为0.646 (95%CI:0.498~0.79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20%、66.70%,约登指数为27.90%,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838和0.582。[结论]传统宏观危险因素对肝癌筛查、诊断的预测性能较低,应结合生物学检测指标,构建更适用于内蒙古地区肝癌高危人群的风险预测模型,提高肝癌的检出率,降低肝癌的发病和死亡。
-
单位包头医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