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源流入手,通过病症异同、治法方药异同的辨析对脾阴虚、胃阴虚进行析异发微,认为脾阴虚与胃阴虚两者的学说起源相同,也都是对东垣脾胃论的补充与发展。同时,因脾胃同属中焦,后世在应用上多有通指、混用,然脾、胃的生理功能各有不同,脾、胃阴虚所表现出来的侧重点也有区别。进而指出王邦才辨治脾胃病,法从仲景、叶天士,又对缪希雍脾阴说融会贯通的特色,并附多则医案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