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学龄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患者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学龄期ICPP女童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漯河市中心医院体检的健康女童5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方式分析学龄期ICPP患儿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对ICPP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儿童身高、体质量指数、骨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升高,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垂体催乳素(PRL)水平升高,睾酮(T)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于城市、使用成人护肤/化妆品、每周电子产品使用时间>28 h、喜爱言情类影视剧、每日平均户外运动时间≤2 h、每天睡眠时间≤8 h、经常高蛋白饮食、喜食甜食、家庭关系差、母亲初潮年龄≤12岁是影响学龄期ICPP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ICPP的AUC为0.90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74%、79.63%。结论 居住于城市、使用成人护肤/化妆品、每周电子产品使用时间>28 h、喜爱言情类影视剧、每日平均户外运动时间≤2 h、每天睡眠时间≤8 h、经常高蛋白饮食、喜食甜食、家庭关系差、母亲初潮年龄≤12岁是学龄期ICPP的危险因素,根据高危因素构建的Logistic预测模型对ICPP具有一定预测价值,针对高度疑似者应尽早发现并诊断,积极展开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