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以前的中国古代社会通常被称为"礼法时代"。"礼法"是概括性名称,在现实的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人们据以建立并维持秩序、剖析疑难、解决纠纷所适用的规范性知识及其来源如何,至今仍不甚明晰。本文选取以时政议论为题材的《国语》作为主要研究资料,参考其他文献,从法的适用角度,对其中被征引的十余种规范性概念、术语以列举的方式逐一考证,进而寻求并揭示西周中晚到春秋时期的法律渊源,以证"礼法"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