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显示,"新时期"后,先富农民的致富方式,主要是依靠社队企业、家庭副业和专业化生产,像"陈奂生"这样以小块土地为生的小生产者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最终没有富裕起来。"包产到户"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也产生了诸多新问题。农村改革的红利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本耗尽,完全在小块土地上"刨食"的小生产者的梦想到1984年就破灭了。进入"新时期",中国农村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地区差异性。社队企业-乡镇企业发达的农村地区一般来说较为富裕。集体所有制的社队企业-乡镇企业显示了"新时期"之于前三十年的历史关联。"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提供了进入历史的新通道,对这些作品的历史化解读彰显了文学社会学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