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再次引起了技术之于教育的“不良免疫”反应。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本质只不过是一个具有“高级复制”功能的大规模语言模型,并不具备人类的自我意识和创造力。因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之于中小学教育应用或存在因缺乏人类道德导致价值观隐患、基于不良数据生成错误内容、缺乏面向基础教育应用的针对性政策方针以及由此导致的教育应用乱象丛生的“技术拜物主义”倾向问题。相较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众多风险的“排斥”,更应通过制定和明确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政策,以此生发出可以被接纳的“抗体”。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23年7月发布了世界首份《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指南》,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应用指明了行动方向,并立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本质内涵和应用理念对其在中小学教育应用进行了全景刻画,明确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之于中小学教育应用的重要举措和核心关切。基于此,我们应从价值观、素养观、应用观和政策观四个层面构建我国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制定的路向,其过程更需重视由技术应用可能引发的道德价值观重塑,并持续关注中小学师生的智能信息素养培育,进一步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边界,尽可能采取以证据导向的“试点—推广”为主的教育应用普及模式。
-
单位教育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