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愈发受到各界关注。慢性病,尤其是多重慢病带病期的延长阻碍了健康长寿的实现。睡眠是个体恢复、维持和促进活力的重要生活方式。患有多重慢病的老年人可能因睡眠问题更容易累积健康风险。利用2015、2018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交叉滞后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多重慢病老年人睡眠时间与健康的双向关系及午睡行为在其中存在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多重慢病老年人T1阶段的睡眠时间显著负向预测T2阶段的虚弱指数(β1=-0.091,P2=-0.033,P<0.010),由此可得,睡眠时间与健康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在纳入控制变量后,发现午睡行为在T1虚弱指数→T2睡眠时间路径起到调节作用,且当午睡时间为60-90分钟时,T1虚弱指数显著负向预测T2睡眠时间,表明恰当的午睡行为有助于缓解因睡眠时间问题对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从慢性病健康管理层面,对于存在睡眠问题的多重慢病老年人,建议基层卫生服务人员:首先,除采用直接的方式干预睡眠外,可以通过改善其他影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来间接提高睡眠质量;其次,也应根据多重慢病老年人当前的健康状况及夜间睡眠时间的长短,采取恰当的午睡行为干预方案,以高效、精准地改善、促进其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