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Glucksberg、Haught等认知心理学研究者在实证基础上提出了隐喻质量假说,即隐喻性表达的"合适度"制约着隐喻理解机制的选择和认知的难易程度。依据该假说,将"合适度"分为三个维度,即喻体为明显的隐喻性指称,具极高的合适度;喻体为双重指称,具较高的合适度;喻体为明显的本意指称,具较低的合适度,并进一步验证了该假说在汉语隐喻理解中的有效性,同时提出可通过在喻体前增加合适的形容词和兼顾本喻体搭配的策略来创造高合适度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