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感染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于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03例NEC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设为NEC组, 另抽取同期收治且一般资料与NEC组相匹配的80例非肠道疾病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新生儿5 g粪便标本于采样管, 应用核酸检测方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行病毒提取, 采用荧光PCR技术与凝胶成像仪行病毒阳性鉴定。比较两组病毒检出情况, 并按照病毒阳性、阴性对NEC组新生儿进行再次分组, 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结果 NEC组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69.90%, 72/103)与对照组(73.75%, 59/8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检出病毒前三位为星状病毒(ASV)、腺病毒(ADV)、博卡病毒(HBoV), 阳性率分别为44.66%(46/103)、29.13%(30/103)、18.45%(19/103);对照组检出病毒前三位为ASV、诺如病毒(NV)、ADV, 阳性率分别为46.25%(37/80)、28.75%(23/80)、7.50%(6/80) 。两组ASV、EB病毒(EBV)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NEC组ADV、HBoV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NV检出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ADV(+)NEC患儿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8 mg/L、发生败血症者占比均高于ADV(-)NEC患儿(P均<0.05), EBV(+)NEC患儿中CRP≥8 mg/L者占比高于EBV(-)NEC患儿(P<0.05), NV(+)NEC患儿中CRP≥8 mg/L者占比低于NV(-)NEC患儿(P<0.05)。结论 ASV为定植于肠道的常见病毒, ADV、EBV、HBoV、NV等病毒感染均与新生儿NEC机体炎症反应调控相关。ADV、EBV、HBoV感染可引发新生儿NEC且与其病情进展相关, NV则与NEC恢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