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9年,两本香港文学史研究专著——内地学者赵稀方的《报刊香港》与香港本地学者樊善标的《谛听杂音》——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版。两本书都以“报刊”为视角,深入探究了香港文学生成与发展的过程。通过两本书的比较阅读可发现,一方面,“报刊”视角在史料文献的挖掘上对推进香港文学史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如《报刊香港》对香港文学起点的溯源,《谛听杂音》对专栏作家十三妹文学活动的考证等;另一方面,“报刊”本身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通过对媒介、文本、公共空间的综合探究,两书深刻展现了香港文学场域的历史复杂性。另外,两本书都回应与参与了香港文学“在地性”问题的讨论,从“报刊”视角展现香港文学本土意识生成的过程。相信两书对于香港文学史研究的再出发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