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两个著名小屋的反思引向了对建筑、地点以及安居的更深入的思考。两个小屋分别属于间隔了6个世纪的日本僧人鸭长明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文章提出,鸭长明的小屋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超脱”与“无常”,而海德格尔的小屋对于他来说体现了家园(Heimat)的环境与传统。日本与欧洲的建筑师分别受到了这两人的影响。尽管有所区别,但两位思想家都同意,“本真”建筑的目的是培育对世界和人类处境的真实感受。他们两人的区别主要在于,海德格尔认为是技术这一历史现象带来了我们体验的扭曲,而鸭长明认为扭曲来自于人类的欲望与错觉。在最后,这篇文章还提到这种差异如何体现在当代建筑的一些趋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