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理来源饭豆种质生态适应性及表型分析

作者:张金涛; 李建领; 王素华; 陈红霖; 程须珍; 沙爱华*; 王丽侠*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22(03): 674-683.
DOI:10.13430/j.cnki.jpgr.20201023002

摘要

本研究分别在北京和海南对不同来源的276份饭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鉴定评价,以期为优异基因发掘及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饭豆种质资源有较强的光温敏感性。276份种质资源中在北京能够开花结荚的有188份,在海南有271份;幼茎以紫色为主(91.67%),籽粒以黄白色(44.57%)和红色(32.97%)为主;大部分资源在北京蔓生(77.54%),在海南则半蔓生(63.77%)。数量性状在南北两地的比较分析发现,平均生育期、平均主茎分枝数、平均百粒重均以北京大于海南,而荚长和单荚粒数则相反。各性状在两地的平均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25.84%)、百粒重(25.34%)、荚长(16.78%)、单荚粒数(14.23%)、生育期(9.35%)。同一种质在低纬度种植时,生育期比在高纬度时短,主茎分枝数也会减少,而荚长、单荚粒数、百粒重等的分布并无显著的地理相关性。根据上述结果,分别筛选出47份早熟、直立、长荚、大粒的优异资源。本研究结果将为饭豆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优异种质筛选则有助于饭豆种质创新及品种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