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地区1951年至2005年间出生的汉族和蒙古族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变化趋势研究

作者:邓国艳; 宋阳光; 胡那顺; 许芮豪; 孙立文; 包金花; 萨日娜; 霍桂荣; 斯琴其木格; 陈玉兰; 许玉萍; 陈巴拉; 呼格吉乐图; 张斌; 王尚明; 张树成*
来源: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3, 43(08).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蒙古族地区1951年至2005年期间出生的汉族和蒙古族女性月经初潮年龄的变化及趋势。方法通过横断面整群抽样调查方法, 在规范调查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下, 于2003年至2019年在通辽地区的3个旗县对16~46岁汉族及蒙古族女性人群进行回顾性调查, 获得1951年至2005年55年间出生女性月经初潮年龄的基础数据, 以每年、每5年、每10年为节点, 分析其变化情况及规律。结果本研究共完成46 928例(汉族24 450例, 蒙古族22 478例)的调查, 调查有效率为96.09%(46 928/48 836)。1951年至2005年55年间出生女性月经初潮发生年龄逐渐提前;平均月经初潮年龄, 在以每年为节点的分析中, 汉族和蒙古族分别由1951年的(16.22±0.52)岁和(15.86±1.24)岁变化为2005年的(12.37±1.15)岁和(12.33±0.98)岁, 分别提前3.85岁和3.54岁(平均每年分别提前0.84个月和0.77个月), 变化趋势表现出与年代呈显著负相关(均P<0.000 1);在以每5年为节点的分析中, 汉族和蒙古族分别由1951年至1955年的(15.54±1.45)岁和(15.53±1.48)岁变化为2001年至2005年的(12.41±0.97)岁和(12.47±0.96)岁, 分别提前3.13岁和3.06岁(平均每5年分别提前3.41个月和3.34个月);在以每10年为节点的分析中, 汉族和蒙古族分别由1951年至1960年的(15.79±0.95)岁和(15.53±1.33)岁变化为2001年至2005年的(12.41±0.97)岁和(12.47±0.96)岁, 分别提前3.38岁和3.06岁(平均每10年分别提前6.76个月和6.12个月);相同出生年代的汉族与蒙古族女性月经初潮发生年龄接近, 在1951年至1965年15年间、1966年至1970年、1971年至1990年20年间、1991年至2000年10年间分别集中在15~16岁、14~15岁、13~14岁、12~13岁;在2001年至2005年的汉族和蒙古族出生者月经初潮年龄发生在11岁、12岁、13岁分别占26.79%(457/1 706)、73.27%(1 250/1 706)、92.85%(1 584/1 706)和23.25%(653/2 809)、62.01%(1 742/2 809)、90.14%(2 532/2 809)。结论 1951年至2005年55年间出生的汉族和蒙古族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均呈明显提前趋势, 民族间趋于一致。建议在8~9岁开始开展青春期教育, 重视月经初潮发生年龄提前的变化规律。

  • 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