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预防神经损伤的作用及技术已广泛应用,出现的问题亦逐渐增多。目的:观察常用麻醉药物及控制性降血压对猴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SEP)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评价诱发电位术中监测的作用及影响因素。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麻醉科。对象:实验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10只健康猕猴(广州动物园购入),雌雄不限,体质量3.8~5.8kg,平均4.3kg。干预:测量10只健康猕猴CSEP,SSEP和MEP并保留基线用于对比。将猴模拟脊柱手术中的麻醉及控制性降压等操作,然后分别给异丙酚(2mg/kg)、芬太尼(4μg/kg)、氯胺酮(6mg/kg)、硝普钠和异氟醚犤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犦等,每次给药后观察CSEP,SSEP和MEP变化,最后控制性降血压,观察图形改变。主要观察指标:给药后猴CSEP,SSEP和MEP变化。结果:氯胺酮对皮层CSEP的潜伏期影响最明显,可延长3~5ms;异氟醚对皮层CSEP的波幅影响最大,可降低50%~100%;控制性降压中,波形亦随之变化。SSEP几乎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结论:单独使用CSEP监测必须与麻醉密切配合,否则既不稳定又不可靠,SSEP是最佳监测方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