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代纷繁的文学变更中,部分作家作者在经历痛苦转型后,更加自觉地审视和迎接现代化进程。在“散文热”语境中,知识分子以散文的形式对“生态问题”做出反思,在真实刻画与抚慰情感创伤中激发了生态追求。然而囿于灾害书写差异仍被受灾者表面化的共性所遮蔽,个体叙事与共同记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由此可见,灾害的书写需要具备主动挑战已有的生态书写的意识,更要对唱衰科技保持警惕,否则难以实现自然灾害为历史和现实提供“证词”的初衷,也会窄化“灾害书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