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蹬力专项训练对模拟空战连续载荷下蹬力耐量及肌肉疲劳的影响

作者:杨景慧; 耿喜臣; 卫晓阳; 杨明浩; 金朝; 王红; 蒋科; 王全; 王海霞; 李宝辉; 张立辉; 李毅峰; 王轶; 徐艳*
来源: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21, 34(06): 415-420.
DOI:10.16289/j.cnki.1002-0837.2021.06.001

摘要

目的 针对连续空战载荷特点设计下肢力量训练及测试方法并进行评价。方法 8名受试者根据连续空战载荷特点,设计双腿用力为120 kgf维持60 s, 140 kgf维持50 s, 160 kgf维持40 s及200 kgf维持30 s的连续蹬力曲线,受试者循环蹬该曲线直至力竭以模拟连续空战载荷。针对抗荷动作特点,开展以腹部及下肢力量为主的抗荷力量训练,训练周期3个月,3次/周,隔天进行配合HP动作。检测训练前后受试者完成双下肢蹬力曲线时最大蹬力、蹬力曲线耐受时间及左右腹直肌、股直肌、胫骨前肌及腓肠肌表面肌电变化。反映肌肉放电指标采用积分肌电值(iEMG),反映疲劳的指标采用平均功率频率(MPF)负向斜率及中值频率(MF)负向斜率。结果 训练后,受试者双下肢最大蹬力、蹬力曲线耐受时间及蹬力耐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左下肢最大蹬力增加56.19%(P=0.007),右下肢增加60.64%(P=0.010);双下肢蹬力曲线耐受时间延长为训练前的8倍;蹬力耐量增加为训练前的9倍(P<0.001)。表面肌电时域分析结果显示,除左右腹直肌训练前后iEMG增加外,其余肌肉训练前后iEMG值均显示下降,其中股直肌下降最为显著(P=0.014)。疲劳分析结果显示,训练后除腹直肌以外,股直肌、胫骨前肌及腓肠肌MPF及MF的负向斜率绝对值下降(P<0.05)。结论 专项训练方案效果显著,连续空战载荷下受试者下肢肌肉爆发力及持久性均有提升,肌肉训练后较低水平肌肉激活就能输出更大的肌力效果,肌肉耐受疲劳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