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联合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PHN患儿160例, 根据随机分层法分为A、B、C、D四组, 各40例。入组患儿均积极纠正酸中毒, 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保暖、抗感染等措施, 并采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 A、B、C组分别给予0.5 mg/(kg·次)、1.0 mg/(kg·次)、2.0 mg/(kg·次)西地那非治疗, D组不给予西地那非治疗, 仅采用机械通气。检测四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动脉压力(SPAP)、体循环血压(SBP), 比较四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D组[80.0%(32/40)、85.0%(34/40)、87.5%(35/40)比57.5%(23/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四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PaO2高于D组, B、C组PaCO2低于D组, B、C组SaO2高于D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SPAP显著低于D组[(28.56 ± 3.93)、(27.14 ± 3.32) mmHg(1 mmHg = 0.133kPa)比(33.57 ± 4.68) mm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D组, 住院费用少于D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可明显降低PPHN患儿肺动脉压力, 改善肺氧合状态;在0.5~1.0 mg/kg剂量, 增大西地那非剂量, 疗效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