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明确广东省稻菜轮作区中牛筋草对10种常用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及抗性分子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广东省稻菜轮作区内8个牛筋草种群P1~P8对草甘膦、草铵膦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ase)抑制剂类等10种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并进一步分析P1和P8种群相关靶标酶基因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EPSPS)、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和ACCase的部分功能区序列特征。结果显示,牛筋草P1~P8种群对草甘膦抗性指数为敏感种群的5.9倍~17.7倍,其中P8种群对草甘膦的抗性水平最高;8个种群对草铵膦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指数为敏感种群的2.3倍~14.2倍,其中P1种群抗性最高。牛筋草P1和P8种群均对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精喹禾灵、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产生了交互抗性;P1种群ACCase基因在第2 041位氨基酸处发生突变,该突变在牛筋草种群中首次发现;而P8种群ACCase基因则在第2 027位氨基酸处发生突变。牛筋草高抗种群P1和P8及敏感种群对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4-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以及合成激素类除草剂均不敏感。尽管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烯草酮尚能有效防控部分牛筋草种群,但从长远来看,有必要加强杂草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延缓抗性杂草种群的进化和蔓延。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