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稻-蒜轮作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养分变化对种植年限的响应特征,以期为长期稻-蒜轮作土壤的施肥措施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成都平原稻-蒜轮作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不同稻-蒜轮作种植年限(<10、15、>20年)对不同土层(0~20、20~40 cm)土壤机械组成、团聚体分级及其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蒜轮作种植年限的增加使0~20 cm土层粘粒含量显著增加了28.27%,粉砂粒组分显著降低了7.89%;(2)稻-蒜轮作的土壤均以1~0.25 mm团聚体为优势粒径,与稻-蒜轮作种植年限<10年相比,种植>20年显著降低了土壤>1 mm团聚体含量,增加了<0.25 mm团聚体含量,同时,种植>20年的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较其余种植年限分别显著降低了14.28%~26.83%和21.74%~37.93%;(3)稻-蒜种植>20年较<10年显著降低了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C/N和CEC、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但显著增加了碱解氮含量;(4)不同种植年限稻-蒜轮作>1 mm团聚体含量与团聚体MWD、GMD、CEC值、C/N和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0.25 mm团聚体含量的增加与碱解氮显著正相关。综上,长期(>20年)稻-蒜轮作易破坏土壤大团聚体(>1 mm),形成小团聚体(<0.25 mm),降低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不利于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保存及稻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