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8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流行特征

作者:张斌; 李志慧; 陆家海*
来源:热带医学杂志, 2019, 19(09): 1165-1173.
DOI:10.3969/j.issn.1672-3619.2019.09.026

摘要

目的掌握广州市荔湾区2002-2018年登革热的流行规律,为进一步调整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荔湾区2002-2018年报告的登革热病例个案资料,分析所有病例的时间、空间、人群分布以及临床特征,对2015年普通人群开展血清登革热抗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荔湾区2002-2018年报告本地登革热病例6 457例,年平均发病率51.45/10万;登革热的流行时间延长,高峰期后移;南源、冲口、逢源、石围塘、多宝、金花和站前街道为登革热高发街道。老年人群感染数增加,女性病例占比逐渐高于男性,并且以离退人员、家务待业、商业服务人员以及工人感染为主。实验室检出443株登革热病毒,2002-2017年以Ⅰ型为主,占99.02%(302/305),2018年Ⅱ型占43.48%(60/138)。2015年普通人群登革热抗体血清学阳性率为12.37%,>50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最高(22.88%),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9,P<0.001)。结论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疫情呈现扩散趋势,60岁以上、家务待业、离退及商业服务人员应列为重点监测人群,警惕Ⅱ型登革热病毒的流行。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