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民政府地籍整理基于两个目标:一是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一是通过开征地价、溢价归公的政策来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地籍整理措施包括土地清丈与土地登记。土地清丈措施有土地陈报、简易清丈与地籍测量等。土地陈报与简易清丈,采用的是传统的测量方法;土地测量,采用的是现代测量技术。尽管后者的精准度与效率要高,但对人才与经费的要求也高,因此,普遍采用的是土地陈报。土地陈报的准确性依赖于基层官员的负责精神与乡村社会的合作态度。土地登记则是土地测量完成后的产权登记,受制于土地测量的精准程度。声势浩大的地籍整理只取得一些有限的成果。在完成地籍整理的省县,承粮面积有所增加,政府田赋收入获得增长,农民名义赋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一些地方尝试开征了地价税。但是,由于地籍整理只是在很少的地方得以开展,而且大部分地方采用的是比较粗疏的土地陈报办法,地籍整理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其原因是受到国家控制能力、土地测量技术、国家财力不足、地方官僚系统的制约与掣肘,而且未能得到乡村社会的支持。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