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学即心学:儒家哲学史的心学进程

作者:沈顺福; Wei Guiying
来源:孔学堂, 2022, 9(01): 48-161.
DOI:10.16349/j.cnki.52-5035/c.2022.01.005

摘要

哲学追问本源,比如心。在中国儒家思想史上,孔子开始思考心的问题。《大学》确立了心的本源性地位。孟子和荀子皆以性释心。孟子将善心叫做性,荀子将恶心叫做性。董仲舒着力于有为之心的作用,比如思维功能。玄学家突出了心的思维功能与生存功能之间的张力,重自然心而轻有为心。玄学家们提出天人一体观之后,张载便力图为天地立心。二程以心为仁之本源,并从其中发现了理,从而将天理视为宇宙万物生存的主宰。朱熹以为天理在人便是性,性在心中而未明。理或性潜在于人心。陆九渊和王阳明将人心中的天理叫做良知。主宰宇宙的超越力量由物理转换为人心。人类成为宇宙的终极性主宰。儒家哲学史便是追问本源之心的心学史。

  • 单位
    高等研究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