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检测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主要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在人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错配修复缺陷(defective mismatch repair,d MMR)与胃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种MMR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在120例人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公共数据库下载432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检测结果,分析MSI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TCGA的数据分析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与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在120例胃腺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正常(p MMR)组106例(88. 3%),MMR蛋白表达缺失(d MMR)组14例(11. 7%),其中MLH1缺失2例(1. 7%)、PMS2缺失13例(10. 8%)、MLH1和PMS2共同缺失2例(1. 7%)、MSH2和MSH6共同缺失1例(0. 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d MMR与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 022),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TCGA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MSI-H与胃腺癌患者年龄(P=0. 001)、性别(P=0. 000)、原发肿瘤部位(P=0. 000)、Lauren分型(P=0. 011)、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P=0. 024)、淋巴结有无转移(P=0. 008)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SI-H型胃腺癌患者有预后更好的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70)。结论:120例中国胃腺癌患者中MSI/d MMR型胃腺癌占比为11. 7%,且d MMR状态与胃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MSI-H型胃腺癌患者具有年龄大、多为女性、肿瘤多位于胃远端、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低、无淋巴结转移的特征,且MSI-H型胃腺癌具有预后更好的趋势,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SI状态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大样本数据的验证。
-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