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腱索转移和人工腱索技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采用腱索转移和人工腱索技术治疗以二尖瓣前叶脱垂为主(均为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40例,年龄2264(48.00±6.40)岁。按手术方法不同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腱索转移组(n=42):行腱索转移术,采用后叶腱索转移至前叶的方法;人工腱索组(n=32):行人工腱索术,采用的是线圈技术。术后观察围术期死亡、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二尖瓣反流程度。随访期间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收缩期末内径等指标变化。结果腱索转移组和人工腱索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开胸止血,9例术后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给予静脉滴注胺碘酮处理后好转。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腱索转移组患者有少量反流5例,微量反流12例,未见明显反流25例。人工腱索组有少量反流6例,微量反流15例,未见明显反流11例。随访70例,随访率94.59%(70/74)。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较出院前明显增加(腱索转移组:64.00%±4.20%vs.55.00%±5.10%;人工腱索组:63.00%±3.50%vs.56.00%±4.20%),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腱索转移组:(47.00±2.20)mm vs.(58.00±6.90)mm;人工腱索组:(45.00±3.80)mm vs.(57.00±5.10)mm]、收缩期末内径分别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腱索转移组术前、出院前、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收缩期末内径与人工腱索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腱索转移组术后14个月有1例患者因二尖瓣大量反流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人工腱索组有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由于频繁出现血红蛋白尿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腱索转移和人工腱索技术均适合复杂二尖瓣前叶脱垂的处理,人工腱索技术适用范围更为广泛,腱索转移的技术要求更高,变化性较大。两种方法均有良好的近期效果,值得临床掌握和应用。

  • 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