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同光体"是晚清最为重要的一个诗歌流派,但这一称谓的具体所指,却颇有歧义。陈衍、郑孝胥最初提出这一名称,本是指同光之交流行于诗坛的时代风尚,并非一种"自称"。而姚锡钧、林庚白和汪辟疆等太学论诗时,因这一称呼出自陈、郑之口,就未加辨别地把它视为一种"自称",借以指称彼时正为盛行的陈、郑诗风,从而发生了误读。后又经南社诗人唐、宋诗歌的意气之争,和现当代学者忽略时代指向、充实诗学意涵的学理建构,这个本属于小群体论诗的私人话语,才进入公共文化空间,最终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名词。只有弄清"同光体"称谓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理解其实际所指,及背后的时代精神与内涵,从而纠正晚清诗歌研究中"同光诗歌"认知的"时代错位",和近代诗史建构中"宗宋"叙事泛化等问题。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