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慈利—安化走廊带为例,对雪峰造山带北段西部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雪峰造山带在廊带上可分为北部武陵断弯褶皱带和南部雪峰基底拆离带。武陵断弯褶皱带内主要发育北东东—东西向褶皱和同走向逆断裂,另有少量北东向和北北西向右行平移断裂、北东东—东西向正断裂;雪峰基底拆离带发育东西—北东向褶皱和同走向逆断裂、正断裂以及少量北东向平移断裂。武陵断弯褶皱带变形主要受控于板溪群底界面向北的滑脱及其导生的逆冲;雪峰基底拆离带变形主要受控于切穿冷家溪群褶皱基底的断裂拆离与逆冲,拆离与逆冲的方向总体由南向北,但南缘总体逆冲方向指向南,从而组成背冲构造样式。上述褶皱和断裂形成于武陵运动、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早燕山运动等挤压事件,白垩纪伸展事件,古近纪中晚期区域北东—北北东向挤压以及古近纪末—新近纪初北西向挤压等构造事件,其中以加里东运动和印支运动形成的褶皱和同走向逆断裂最为重要。雪峰造山带北段与中段—南段一样具背冲构造样式,但受加里东期近南北向挤压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影响,北段逆冲、增厚和抬升作用的强度与幅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