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纤维结构不良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军; 孙昆昆; 李大森; 杨毅; 杨荣利; 汤小东; 燕太强; 郭卫
来源: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 10(04): 331-335.
DOI:10.3969/j.issn.2095-9958.2017.04-13

摘要

背景:股骨纤维结构不良由于严重程度不同,病变范围差异较大,手术治疗尚缺乏统一原则。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比较影响股骨纤维结构不良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84处股骨病灶)的病例资料。收集的临床数据包括:基本数据(性别、诊断时年龄、病灶处初次骨折的年龄),初诊时的主要症状,受累部位(单发型或多发型),股骨病灶部位和病理结果。手术相关数据:手术时间,失血量,植骨类型,内固定方式(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早期并发症(感染和血肿)。随访相关数据:相关并发症(是否出现骨折及恶变),影像学资料和末次随访时患者功能评分。结果:3处病灶(3/84,3.6%)住院期间出现早期伤口并发症,其中2处为切口感染,1处为切口血肿,均经伤口清创后愈合。10处病灶采用髓内固定,64处病灶采用髓外接骨板固定。髓内固定组早期切口并发症发生率(2/10,20%)明显高于髓外接骨板固定组(1/64,1.6%,P<0.001)。82例患者中66例获得末次随访,随访比例为80.5%,中位随访时间为47.1个月。1例出现深部感染,1例出现局部复发。随访期间无恶变病例出现。伴有"牧羊拐"畸形组(n=8)和无畸形组(n=58)末次MSTS功能评分分别为(29.1±1.1)分和(29.8±0.6)分,"牧羊拐"畸形组功能明显差于无畸形组(P=0.012)。病理骨折和骨纤类型不是影响预后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初次骨折时患者年龄是随访期间再次骨折的预测因素,尤其是年龄小于18岁者。"牧羊拐"畸形是影响术后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方式均可提供足够的生物学稳定,并在中期随访过程中可获得相同的预后。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