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肠道菌群失调对颈动脉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肠道菌群失调组(n=15)。肠道菌群失调组小鼠予头孢曲松钠(0.1 g/mL,2 m L)灌胃,对照组小鼠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次/d,共持续6周。灌胃结束后禁食12 h,行肠道细菌培养及计数,观察颈动脉苏木素伊红(HE)染色图片,测颈动脉内膜横截面积和狭窄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颈动脉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使用Western印迹法观察颈动脉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在肠道菌群组成(肠球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上存在差异(t=2.72、2.27、2.56,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肠道菌群失调组小鼠颈动脉内膜增厚[(0.14±0.01)mm2vs.(0.45±0.08)mm2,P<0.05],管腔狭窄率升高[(2.15±0.92)%vs.(18.31±6.82)%,P<0.05],炎症细胞浸润较多,IL-6、TNF-α、TGF-β1 mRNA以及NF-κB p65蛋白含量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2.67、3.16、6.95,均P<0.05)。结论:肠道菌群调节炎症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神经内科; 天津港口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