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颗粒对治疗小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杨爱玲; 严素玉; 张天睿; 张彩峰; 张硕峰*; 程龙; 马丹; 宋敬怡
来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 21(10): 2106-2112.

摘要

目的观察静宁颗粒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多巴胺能神经的影响,研究静宁颗粒对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作用,探讨静宁颗粒对ADH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影响的生物学机制,为治疗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开发安全长效的中药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作为ADHD的模型大鼠,采用静宁颗粒(20.25 g·kg-1、10.125 g·kg-1、5.062 5 g·kg-1)、盐酸哌甲酯缓释片(6.75 mg·kg-1)和小儿黄龙颗粒(0.937 5 g·kg-1)连续给药17 d进行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以大鼠自由行动的移动距离、移动速率、敞箱中心区域活动累计时间、身体拉长累计时间等行为学指标,评价药物的药效;采用PCR、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大脑前额叶、纹状体部位DRD1、DRD2基因及受体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移动距离、移动速率、敞箱中心区域累计活动时间、身体拉长累计时间明显升高(P <0.05,P <0.01);与模型组比较,静宁颗粒连续给药17 d后,各剂量可显著降低移动距离、移动速率、敞箱中心区域累计活动时间、身体拉长累计时间(P <0.05,P <0.01),改善ADHD模型大鼠多动及焦虑的症状;并可升高ADHD模型大鼠大脑前额叶皮质、纹状体部位DRD1、DRD2蛋白表达量(P <0.05,P <0.01)。结论静宁颗粒减少ADHD模型大鼠的自主活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ADHD模型大鼠大脑前额叶、纹状体部位DRD1、DRD2 mRNA及受体表达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