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受民间文化滋养的"农民意识"使贾平凹创作的文化价值资源呈现出芜杂性,他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呈现出一种宿命论的色彩。发表于2006年的长篇小说《高老庄》沿用了传统的知识分子返乡的题材。主要论述了在城乡经济发展对立的背景下,高子路与新妻西夏,旧妻菊娃、地板厂厂长王文龙及合伙人苏红、农村葡萄园负责人蔡老黑等人之间发生了错综复杂的联系和纠葛。而其中,带有宿命论色彩的谶语式的表达策略对小说情节和故事发展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贾平凹运用了物谶、语谶、梦谶等诸多方式将故事中的主要发展脉络联系起来,在帮助读者厘清故事发展线索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