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二战以后,西方文学把注意力置于人类荒诞的生存环境,以及于此环境下滋生的扭曲灵魂。于此背景下,亲历多次战争的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凭借强有力的戏剧作品在文学史中发声。除去使贝克特声名大噪的《等待戈多》,诸如《开心的日子》等优秀戏剧作品折射着贝克特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叩问。文章从精神分析视角对贝克特戏剧《开心的日子》进行剖析,以拉康的真实界、想象界、象征界以及镜像理论对温妮、威利二人进行解读,试图寻找温妮象征界坚守、威利退化沉沦后重返象征界背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