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民”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有学者根据“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断定孔子有“愚民”思想;也有人据《老子》“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认定老子也有“愚民”的思想。实际上,后世的“愚民”思想、“愚民”政策既不来源于孔子,也不是老子所明确主张的。对“愚民”思想的来源问题必须认真辨析。从发展过程看,受道家思想影响较大的法家(道法家)的主张与秦的实践以及经董仲舒糅合法家、阴阳家学说而改造后的“儒术”,共同促成了后世帝王在统治实践中的“愚民”政策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