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研究的系统综述

作者:傅梦薇; 刘咏梅; 陈恒文; 周思远; 刘兰椿; 李洪峥; 何浩强; 王阶*
来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 22(11): 3819-3826.

摘要

目的汇总分析近年来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的研究具体方法及对差异蛋白结果、涉及的病理机制的影响,为临床研究冠心病血瘀证寻找合适研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ochrane、Medline文献数据库,收集包含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的相关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对文献中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研究方法、差异蛋白结果及涉及的病理机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59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4项研究,发现3种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研究中常用的分组策略,不同分组策略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会运用不同的蛋白组学技术手段,包括双向凝胶电泳、质谱鉴定、ELISA法、免疫比浊法、发色底物法等;检测到与冠心病血瘀证相关的差异蛋白种类繁多,涉及病理机制亦不尽相同,主要与炎症反应、脂代谢紊乱、凝血-纤溶系统异常等病理机制相关,与心肌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或存在密切关系。结论不同蛋白组学研究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分组与技术手段方面。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与健康人对照得出的差异蛋白种类多,涉及的病理机制较为丰富,但血瘀证的特异性不高;冠心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对照得出的差异蛋白对血瘀证的特异度较高,但可能遗漏相关病理过程;冠心病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与健康人三者对照的结果涉及的病理机制主要为免疫反应、脂代谢紊乱、凝血系统异常3种,结果较为全面,对血瘀证的特异度高,可在临床推荐使用。本文结合近些年对于冠心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情况,对其蛋白组学研究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冠心病血瘀证的蛋白组学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