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楼拜及其名著《包法利夫人》传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五四时期是译介《包法利夫人》的开始阶段,主要是介绍福楼拜及这部作品的主要风格,中国人对该作的接受是基于自然主义的立场;20世纪30—40年代是译介《包法利夫人》的成熟阶段,出现了三种质量较好的译本和一部专门的研究著作,中国读者对该作的接受主要基于文学和社会批评的立场;新时期以来是译介《包法利夫人》的鼎盛阶段,先后出现了40多种译本和众多的研究文章,对该作的接受既有文学性又有社会性立场。百年中国对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译介和接受证明,经典作品的生命力是超越国界和文化限制的。
-
单位西南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