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文中指出了课例研究更需厘清的一种边界。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课例研究正越来越被教师所接受和采用。如何使之发挥有效作用,不少一线教师和专业研究者也做了不少探索,并从如何聚焦主题、深化过程和成果整理等诸方面提出了许多可鉴的主张。囿于工作的特性和思维的习惯,一般教师的确会更多关注程式层面。事实上,有一类情况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即研究命题本身的科学性问题。这里既有针对学情所应把握的研究边界或深度问题,或言之,究竟可以将原有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拓展和"拔高"到何种程度?也有拓展或拔高的内容即本体性知识是否正确?如果只是凭借"万户飞天"的勇气,罪莫大焉!课例研究不仅要解决到哪里去的问题,更要明白从哪里出发,乘着什么样的航船出发。再言之,就本体性知识的表述而言,是否存在学理性表达方式和"教学性表述语言"的区别?凡此种种,在课改深入推进的当下,都应当引起大家的关注。研究的风险和边界需要科学地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