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育龄期子宫全切患者术后盆底功能障碍(PFD)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育龄期患者50例,均于术后3个月、术后2年行盆底功能检测,统计术后近期、远期PFD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发生PFD 10例,发生率为20.00%;术后2年发生PFD 32例,发生率为64.00%。术后3个月随访,盆底功能正常组和PFD组子宫全切术病因、手术范围、手术术式、术后咨询盆底功能相关知识、医生指导行盆底功能锻炼、术后遵医嘱行盆底功能康复锻炼情况、年龄、孕次、阴道分娩次数、术时体质指数(BMI)、手术者年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PFD组中,SUI患者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随访,盆底功能正常组和PFD组文化背景、子宫全切术病因、手术范围、手术术式、术后咨询盆底功能相关知识、医生指导行盆底功能锻炼、术后遵医嘱行盆底功能康复锻炼情况、年龄、孕次、术时BMI、手术者年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PFD组中,SUI患者与POP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术式、子宫全切术病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育龄期子宫全切患者术后近期PFD发生率较低,远期PFD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不同类型PFD影响因素较一致,临床医护人员应重点加强患者术后PFD相关知识宣教和规范性盆底功能康复锻炼指导,促进盆底功能康复,降低PFD发生率。

  • 单位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