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血塞通对凝血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前高凝状态(PTS)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后采用血栓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塞通进行治疗。比较DVT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4 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比较麻醉诱导前(Ta)、手术开始后5 min(Tb)、手术开始后30 min(Tc)、术后1 h(Td)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11去氢血栓烷B(DH-TXB2)、凝血酶敏感蛋白(TS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即刻、术后3 d、术后21 d时血清CRP、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3%vs. 40.0%,χ2=10.921,P<0.001)。对照组患者术前4 h PLT水平较入院时降低。术后即刻两组患者CRP、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Tc、Td比较,观察组TXB2、DH-TXB2、TSP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21 d天逐渐降低(P<0.05);治疗前和术后即刻时,两组间CRP、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21d,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塞通能够通过降低凝血因子TXB2、DH-TXB2、TSP水平,降低术后CRP、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预防DVT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