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民初,苏州昆曲的演出活动不复往日繁盛,整体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观众喜新厌旧,昆不及乱,昆曲演出受人追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苏州昆班不仅数量减少,而且戏班停歇、散班的情况非常普遍,民间戏班的发展难以为继,演出时断时续。受战火影响,仅存的昆班迁往上海发展,但因观众审美倾向的变化,在上海演出的苏州昆班不敌京、徽。不过,由于苏州是昆曲的大本营,昆曲力量根深蒂固,硕果仅存的昆曲艺人坚持城内城外演出,并采用文班与武班合演方式吸引观众。同时,昆曲堂名、文人曲社的持续活动保留了昆曲余韵,苏浙沪的著名曲家的鼎力支持为清末民初时期的苏州留下了最后的昆曲之声,使苏州剧坛始终保有昆曲的一席之地,为昆曲的复兴保留了重生的种子。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