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有无均整器模式下不同部位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推量容积旋转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of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SIB-VMA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保乳术后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42例,其中左侧保乳术后22例、右侧保乳术后20例,分别对每例患者在相同约束条件下设计有均整器(Flattening Filter,FF)与无均整器(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模式下两组保乳术后SIB-VMAT计划,靶区处方剂量50 Gy/25次,局部SIB至60 Gy/25次,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学参数、机器跳数(Monitor Unit,MU)和出束时间。结果 FFF模式与FF模式相比,在靶区剂量上,左侧保乳术后PTV-tb的HI、右侧保乳术后PTV-tb的D98%和Dmean以及PTV的D2%和Dmea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靶区参数无统计学差异。左侧保乳术后FFF模式健侧肺、脊髓和对侧乳腺的Dmean均优于FF模式;右侧保乳术后FFF模式健侧肺的Dmean、脊髓的Dmax优于FF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计划的其他危及器官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FF模式与FF模式相比,左侧和右侧保乳术后MU均显著增加,但出束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所有计划均可满足临床需求,FFF模式较FF模式在保护正常组织和治疗效率上优势更明显,且在FFF模式下,左侧保乳术后SIB-VMAT较右侧保乳术后SIB-VMAT保护正常组织的优势更明显。
-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