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自噬是一种借助于自噬溶酶体降解细胞内蛋白质、细胞器、病原体等的过程,当细胞感受到细胞内外自噬信号(如饥饿、细胞器损伤等),细胞浆内形成一种膜状结构,并逐渐形成新月状的脂质双膜结构自噬泡;自噬泡延伸并包裹胞内细胞器、蛋白质等,形成自噬体;然后在自噬受体蛋白等的作用下,成熟的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溶酶体将自噬体内包裹的物质消化降解成氨基酸、脂肪酸等,供细胞再利用[1]。在自噬过程中,自噬体、自噬泡是自噬的形态学特征。而LC3(ATG8)经酶解成LC3-Ⅰ,LC3-Ⅰ转化为LC3-Ⅱ并定位于自噬体膜上,成为自噬的生化学标志。同时,ULK1(ATG1)去磷酸化后促使产生自噬,Beclin-1(ATG6)参与自噬泡的形成,自噬受体蛋白p62在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时产生作用并被自噬溶酶体降解,这三种蛋白也常作为自噬发生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