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精粗比转换下的牦牛粪便菌群区系演替

作者:曾子铭; 柴沙驼; 李毓敏; 王迅; 刘书杰; 黄伟华; 杨英魁*; 王书祥*
来源:饲料研究, 2023, 1-15.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精粗比转换下对牦牛粪便微生物分布及功能的影响。本次试验选取24头3周岁公牦牛,其体重接近、身体状况健康良好,预饲期15天,前期饲喂日粮精粗比30:70(C30组),前期饲喂结束后转换为精粗比70:30(C70组),各饲喂60天。试验第60 d和120d,饲喂后3-4 h,随机选取6头试验牦牛,采用直肠粪便采样法收集约50 g粪便,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测序,比较分析粪便微生物区系,并对其进行PICRUSt2功能预测。结果显示,C30组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D whole tree与C70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PCoA分析发现,两组牦牛的粪便菌群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C70组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富度显著高于C30组(p<0.05),两组的其他优势菌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属水平上,C70组中的未分类菌属(unidentified)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C70组中未培养细杆菌(uncultured_bacterium)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30组(P<0.05);C70组中毛螺旋菌属_ NK3A20_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索氏梭菌属(Paeni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30(P<0.05)。在KEGG水平2上,能量代谢、萜类和聚酮类化合物的代谢、异生素生物降解和代等功能在C70组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30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精粗比的转换影响了粪便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并显著影响了牦牛粪便中菌群的组成,从低精粗比饲粮转换为高精粗比饲粮降低了后肠道中纤维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促进了产酸菌的增殖,但同时会增加索氏梭菌属的比例,给牦牛肠道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