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省兴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25.00 mg/d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12.50 mg/d米非司酮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血清激素水平、临床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45.30±12.55)cm3]、促卵泡成熟激素(FSH)[(81.80±7.25)μg/L]、促黄体生成素(LH)[(9.35±1.40)U/L]、雌二醇(E2)[(276.65±21.65)pmol/L]、孕酮(P)[(7.80±1.45)nmol/L]与对照组的子宫肌瘤体积[(45.35±12.50)cm3]、FSH[(81.85±7.20)μg/L]、LH[(9.30±1.45)U/L]、E2[(276.60±21.60)pmol/L]、P[(7.85±1.40)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30.15±9.88cm3)]、FSH[(6.33±1.29ug/L)]、LH[(8.08±1.21U/L)]、E2[(176.50±20.08pmol/L)]、P[(4.15±0.99nmol/L)],与对照组的子宫肌瘤体积[(30.03±9.25)cm3]、FSH[(6.35±1.35)μg/L]、LH[(8.05±1.15)U/L]、E2[(175.90±21.55)pmol/L]、P[(4.10±0.95)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控制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应用12.50 mg/d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确切,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