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雨滴谱特征受到不同区域、不同降水类型等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分析不同季节的雨滴谱特征对于提高对降水的微物理结构的认识,开展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微物理响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20年兰溪气象观测站雨滴谱和雨量计观测资料,对雨滴谱数据的可靠性和兰溪不同季节的降水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雨滴谱计算的日降水量与雨量计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雨滴谱计算的逐小时降水量与雨量计观测值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雨滴谱数据能够真实反映降雨过程的雨强变化,数据可信。(2)降水微物理参量的平均值具有季节性差异,算数平均直径夏季最高,春季、秋季和冬季基本一致。质量加权直径夏季最高,其次依次为春季、冬季和秋季。数浓度、雨强和雨水含量夏季最高,其次为春季,冬季和秋季。(3)兰溪降水以D<1 mm的小雨滴为主,1 mm≤D<3 mm的中雨滴对雨强贡献最大,D≥3 mm大雨滴平均数浓度和雨强贡献率占比都是最小。不同季节不同尺度雨滴对数浓度和雨强的贡献也存在差异,夏季中雨滴、大雨滴的数浓度和雨强贡献占比要显著高于其它季节。(4)兰溪不同季节雨滴数密度峰值均位于0.5 mm左右,但是春夏季谱宽明显大于秋冬季,春夏最大雨滴直径可达8 mm,秋冬季则在5 mm左右。兰溪夏、春季雨滴具有更大的算数平均直径和质量加权直径,更大的谱宽、雨滴数浓度、雨强和液态水含量,与夏、春季的对流性降水占比更高有关。
-
单位浙江省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