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川—慈利走廊大剖面主要褶皱、断裂构造变形形成于燕山—喜马拉雅期,可划分5期变形;平面上,自南东往北西,一系列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北北东向略向北西凸出的斜歪紧闭或尖棱褶皱、宽缓褶皱、箱状褶皱及与之伴随的逆冲断层组成的褶皱—冲断构造为本区显著构造样式;垂向上,具多层次滑脱—拆离构造特征,其中发育的顺层剪切滑动面构成了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地腹、有限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表明,该区存在断弯式褶皱圈闭构造。区内震旦系—下古生界生储盖条件良好,并形成多套含油气成藏组合,具有形成一定规模工业性天然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且明显优于上古生界—下三叠统。综合生、储、盖、运、圈、构造等条件,预测石门—桑植复向...

  • 单位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