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文化象征系统的传统节日是社会文化的集聚场域,理解其变迁过程,必须从探究地方生计方式、经济结构与社会关系入手。勾蓝瑶生计、家屋与节庆文化象征形成紧密的互构共生关系。洗泥节起源于稻作农耕及基于此的村寨——牛庄屋二分家屋居住模式;同时,生计转型导致节日文化变迁,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稻作式微、牛庄屋弃用影响了洗泥节集体活动的中止;而21世纪以来的传统文化复兴风潮和旅游新业态促进了洗泥节的复兴与文化象征重构。经过有选择性地对"可参观性"项目的主题化整合与符号化展示,节日遗产由内部资源转化为公共商品,被赋予多重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