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梁祝结尾的“同冢”母题在大传统写本与小传统写本的互动中不断重构。“同冢”母题蕴藏着“死亡-重生”原型,该原型决定了“同冢”母题的核心结构:新娘祝英台在死亡后重生。作为交流体系中的基本要素,该结构跨越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界限,在不同梁祝写本中流传。同时,“同冢”母题由围绕核心结构的无数变体构成,其重心从大传统写本中的“义妇冢”转为小传统写本中的“死后化生”,这一变化体现出大传统与小传统对“重生”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