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18F-DEVD-Cys(StBu)-PPG(CBT)-AmBF3(18F-1;其中DEVD: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 Cys:半胱氨酸, StBu:叔丁硫基, PPG:炔丙基甘氨酸;CBT:2-氰基苯并噻唑;AmBF3:2-叠氮乙基-N, N-二甲基氨基甲基-三氟硼酸盐)PET显像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早期放疗反应监测中的应用潜力。方法构建MDA-MB-231荷瘤裸鼠模型10只, 通过随机抽样法分为放疗组与未放疗组(各5只), 放疗组行单次照射法放疗(8 Gy)。2组均行18F-1 microPET显像, 分析注射后不同时间点(注射后2.5~57.5 min, 间隔5 min)2组肿瘤和肌肉的摄取情况, 并通过放射自显影、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等验证探针在凋亡细胞中的特异性摄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18F-1 microPET显像示, 放疗组肿瘤与肌肉摄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7, P=0.011), 注射后7.5 min放疗组肿瘤摄取最高, 为(4.64±0.35)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未放疗组肿瘤与肌肉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1, P=0.215)。放疗组肿瘤/肌肉(T/M)比值高于未放疗组(F=31.95, P=0.005), 其中注射后47.5 min最高, 为2.49±0.46。放射自显影示放疗组肿瘤放射性高于放疗组肌肉、未放疗组肿瘤及肌肉(F=116.79, P<0.001)。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表明, 18F-1能特异性检测放疗后肿瘤细胞内激活的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结论 18F-1能够特异性识别TNBC放疗后被激活的caspase-3, 通过凋亡PET显像实现分子水平的放疗反应监测。
-
单位江南大学;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