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局部复发和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UTUC并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淋巴结清扫术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2例, 女115例;年龄(65.52±10.14)岁;左侧122例, 右侧115例;肾盂肿瘤102例, 输尿管肿瘤124例, 多部位肿瘤11例。根据病理结果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的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肿瘤特异性生存和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237例中, 病理淋巴结阴性组180例(75.9%), 淋巴结阳性组57例(24.1%)。淋巴结阳性组较淋巴结阴性组有更高比例的肾盂肿瘤[57.9%(33/57)与38.1%(69/180)]、病理T3~4期[84.2%(48/57)与32.8%(59/180)]、G3分级[91.2%(52/57)与55.6%(100/180)]、腺样分化[17.5%(10/57)与4.4%(8/180)]、肉瘤样分化[22.8%(13/57)与9.4%(17/180)]、坏死[47.4%(27/57)与16.1%(29/180)]和脉管癌栓[40.4%(23/57)与12.2%(22/180)], 以及更高的中位淋巴结清扫数量[ 4(1, 10)枚与2(1, 5)枚],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7例中, 42例失访;195例获得随访, 术后随访1~155个月, 中位时间46(22, 79)个月。随访期内58例(29.7%)出现局部复发, 其中34例单纯局部复发, 24例同时合并远处转移。整体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7.4%和71.3%, 其中淋巴结阴性组分别为70.5%和75.1%, 淋巴结阳性组分别为57.5%和59.4%,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68.0%, 其中淋巴结阴性组为75.6%, 淋巴结阳性组为44.5%,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肿瘤病理分期T3~4期(HR=3.924, 95%CI 2.045~7.529,P <0.001)、病理分级G3级(HR=2.871, 95%CI 1.193~6.909,P =0.019)是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70岁(HR = 3.578, 95%CI 1.917~6.678,P<0.001)、病理分期T3~4期(HR=2.366, 95%CI 1.278~4.381,P=0.006)是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70岁(HR=3.874, 95%CI 2.190~6.853, P<0.001)、病理分期T3~4期(HR=2.757, 95%CI 1.565~4.857, P<0.001)是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T分期、高病理分级, 以及伴腺样分化、肉瘤样分化、坏死、脉管癌栓的UTU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高。年龄≥70岁、肿瘤分期T3~4期是UTU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分期T3~4期、病理分级G3级是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