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者:余力生; 杨仕明; 韩东一; 郑虹; 张榕; 王海波; 郑亿庆; 任基浩; 林鹏; 王军; 高志强; 吴皓; 韩德民; 陈锡辉; 殷善开; 董明敏; 张劲; 柯星星; 胡国华; 赵晓埝; 姜学钧; 孙建军; 许珉; 邱建新; 邱建华; 孙敬武; 王宁宇; 刘月辉; 郭玉芬; 周慧芳; 迟放鲁; 孔维佳; 黄魏宁; 刘稳; 潘滔
来源: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 (05): 355-361.

摘要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临床研究方法,统一设计、统一方案进行前瞻性临床多中心研究。收集年龄在18~65周岁之间,病程在2周以内,未经任何相关医疗处理的突发性聋患者,按照听力曲线分为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和全聋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有四种不同治疗方案,根据统一设计的随机表,随机选取其中一种方案进行治疗。其中低中频下降型为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泼尼松、巴曲酶(东菱迪芙)及其组合;中高频下降型为利多卡因、泼尼松、金纳多及其组合;平坦型或全聋型为东菱迪芙、金纳多、泼尼松及其组合。结果 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全国33家医院共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1024例,其中男性492例(48.05%),女性532例(51.95%)。年龄为19~65岁,平均(41.2±12.8)岁。按照听力曲线分型,低中频下降型205例(20.02%),高频下降型141例(13.77%),平坦型402例(39.26%),全聋型276例(26.95%)。各种类型的总有效率:低中频下降型最高,为90.73%;平坦型次之,为82.59%;全聋型为70.29%;中高频下降型为65.96%;各型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1.58,P=0.000)。1024病例中,痊愈378例(36.91%),显效229例(22.36%),有效198例(19.34%),无效219例(21.39%);总有效率为78.61%。糖皮质激素对各型突聋均有效,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结论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预后差异很大,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低中频下降型疗效最好,平坦型次之,中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效果不佳。